2006-03-17

逸仙樓外掛十多條高壓電纜線 中山女中電磁波超高(2-1)

【林倖妃/台北報導】環境保護聯盟針對台北和台南八所高中檢測電磁波,中山女中逸仙樓因高壓電纜線直接掛在外壁,總務室檢測超過一百毫高斯,臨窗學生座位亦有七十毫高斯,長久暴露恐危害健康。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義工鎖定公立高中,進行低頻電磁波檢測,共檢測建中、北一女、中山女中、師大附中、南一中、台南女中、南二中和家齊女中等八所,師大附中、北一女中電磁波低於十毫高斯,其他均有偏高現象。

根據環盟檢測結果,中山女中逸仙樓內角有三個變電箱,外側有十多條超過一萬一千伏特的高壓電纜線直接掛在教室外壁,檢測一公尺遠處超過九十毫高斯,總務室一角更超過上百毫高斯,估計有十二個教室受到「汙染」,最高值出現在臨窗座位的七十毫高斯。

建國中學校園致知樓外壁有高壓電纜,靠近高壓電纜線處的電磁波 值超過二十一.三毫高斯,內側教室臨窗座位電磁波值也達二.六毫高斯,恐造成致知樓內十多間教室臨窗一排學生受到較高電磁波暴露。

【張瀛之/台北報導】有一○八年校史的名校中山女中經環保團體檢測,發現辦公室後方的電箱周邊電磁波超過一百毫高斯;總務主任黃士哲表示,該處電箱位於辦公室後方,周邊很少有學生經過,校方同時正著手聯繫台灣科技大學學者,希望降低電磁波。

【中國時報 A22/大台北社會 2006/03/17】

2006-03-16

電磁波 隱藏致癌危機

張金堅(台大外科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最近喧騰一時的校園附近電磁波是否有害,造成社會的不安與民眾的恐慌,在門診的病人也因這則消息而造成困擾。

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微波和無線電波是低頻率的射線,有別於X光或r射線是屬於高頻率與高輻射線,但這些小量的電波,日積月累可能對身體仍有稍許傷害。目前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由於電子器材及無線電設備不斷增加,所發出的電波密度不斷高升,可能對身體的基因有所影響。

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讓老鼠長時間曝露在低頻率的微波則得癌機率較高。根據歐美的報告,從事長時間的通信工程人員或長期工作在廣播電台的人,可能增加致癌機率。

目前大家較關心的就是高壓電的裝置。此等裝置產生的磁場強度足可以量測,其單位叫「高斯」(gauss),如果變壓器的磁場強度在一毫高斯以內,應無問題。如果磁場強度高於二毫高斯,則生活在附近的兒童,可能有增加致癌的機會。另外,家用的鹵素燈如常靠近使用,則較不理想,至於普通燈泡則無此顧忌。

有鑑於此,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下列事項,並妥善處理家電設備。

1.家中電線用較厚的覆蓋材料,以減少磁場強度。

2.不用鹵素燈,盡量使用普通燈泡。

3.少用電毯。

4.微波爐的門平常要關閉,啟用後,盡量遠離。

5.臥房距離電視機、冰箱、冰櫃要四英尺以上。

6.電燈距床頭至少二英尺以上,如太近則盡量少用。

7.終端機及電視機的變壓器要有覆蓋裝置。

8.電器用品不用時,要關掉任何電源及插頭。

9.少用有遙控裝置的電器用品。

10.使用吹風機的次數及時間盡量�

設高壓電塔 抗議聲中暫停

張謙俊/基隆報導
台電在培德路設置高壓電塔,民眾認為距離民宅過近,十五日在台電施工,居民拉白布條抗議,多位市議員前往關切,為避免衝突台電施工機具撤離,才結束抗爭。

台電為了深澳坑住戶和天外天焚化爐用電需求,設置福祿變電所,增設一條輸電線路,原規畫在培德路14巷口設有高壓電塔,銜接道路地下電纜,因民眾認為電塔距離民宅近,多次抗爭和協調。

台電將電塔往山區挪移60公尺,住戶仍不滿意,昨上午動工時,當地居民串聯抗議阻止施工,大批警力在現場維持秩序。

昨與會的市議員韓良圻、何淑萍、張漢土和里長江麗玉等人表示,在未取得共識,台電貿然施工,居民無法接受,再提出電塔設置在天外天山區的要求。

台電人員雖一再表明,經檢測電磁場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不會影響民眾健康,但,民眾仍有疑慮,雙方堅持一個多小時,台電最後撤離機具,抗爭才結束。

由於距離夏天愈來愈近,電塔施工延宕,未來夏天尖峰時段用電可能不穩定,影響用電調配。

【2006.03.16中國時報 】

2006-03-15

手機電磁波 學者:對人體健康無虞

■(2006-03-15 21:04)

今天在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主辦的「行動通信產業論壇」中,與會的周重光博士報告世界衛生組織 (WHO)電磁場研究計畫的最新進度,表示仍無科學數據證實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來自瑞典物理博士Christer Tornevik,也糾正一般民眾認為離基地台愈近,電磁波影響愈大的錯誤觀念。

受邀來台的周重光博士曾任美國國家放射防護委員會委員,並主持多項國際電磁波安全標準制訂工作。他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電磁場計畫」綜合最近所得結果,無任何科學數據證實,電磁波在國際標準的認可下,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項國際電磁場研究計畫,自1996年起整合英、美、瑞典、德、日等40多國,預定2007年完成研究。

目前世界各國與台灣對基地台電磁波的管制,都採用「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 (ICNIRP)制訂的標準。周重光表示,ICNIRP在訂定電磁波規範時,已經採取較健康效應理論嚴格五十倍的標準的思考,台灣所採取的規範標準與美國、加拿大類似,台灣民眾實在不須擔心。

與會的瑞典籍的Christer Tornevik教授也表示,瑞典對於行動通信電磁波投入大量人力持續研究,結果未發現其傷害人體的證據。他也以電磁波傳播原理說明,電磁波強度會隨距離的增加,成等比快速下降,每差10公尺,電磁波下降幅度可能高達100倍,因此如果基地台愈遠,手機就必須發出更強的電磁波,才能達到通話目的,所以基地台建設密集,手機發出電磁波反而愈小。

電信協會也強調,台灣行動通訊普及率在全世界屬一屬二,基地台拆遷抗爭,短期間看起來似乎是業者的損失,但長期而言,卻是民眾通信品質與權益的損害,甚至必須付出國家經濟發展倒退的代價,希望藉由此次專家學者來訪,讓民眾分享國際行動通信發展新知,並對電磁波與健康風險管理有正確而深入的認識。
(中央社)

2006-03-14

低電磁波吹風機搶市場

【徐淑媛╱台北報導】現代人重視造型,電器業者統計,亞洲美髮器市場去年成長高達百分之三十一,台灣市場更是熱絡。今年市場新推出強調健康與安全的吹風機,如改用陶磁發熱材質,降低電磁波到安全範圍;專家建議,最好謹守「使用時間短、距離遠」的原則。

歌林最近推出健康吹風機,將傳統發熱源鎳熔絲改為蜂巢陶瓷,該公司商品企畫楊怡芬表示,發熱材質改變後,減少電量使用,相對也就減少電滋波。針對近年流行捲髮,百靈推出無線式造型梳,溫度能達攝氏一百六十五度,訴求高溫方便造型,同時使用類似瓦斯的能源取代電源發熱,減少電磁波。

飛利浦家電統計,亞洲美髮器市場的成長,台灣達第一名,今年新推出具護髮功能的吹風機,強調攝氏五十七度控溫及負離子護髮效果。

時間愈短愈好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系教授陳守治提醒,只要電流經過就會產生電滋波,業者以小電量達到低電滋波是有可能性,但消費者為求自保,使用上還是要謹守時間愈短愈好,距離也不宜過近。

新吹風機及造型梳資訊
◎歌林健康吹風機 1490元
改以奈米陶瓷為發熱源,降低電磁波;具負離子功能,保持頭髮水分。
◎百靈魔法造型梳 1988~2299元
無線,可隨身攜帶,瞬間釋放蒸氣,加強定型。
◎飛利浦雙效護髮吹風機 2000~2350
1400~1500瓦大出風設計,縮短使用時間;具負離子功能,保持頭髮水分。
資料來源:下列業者

2006-03-03

科學看待電磁波

■ 林基興

最近環保聯盟的宣稱和檢舉弄得國人惶恐不已,其實民眾不應擔心台電和家電的電磁波,因為早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等聲明「無害」,而且其對人體的影響遠小於人自身產生的電磁場、地球的自然電磁威力遠勝電線。

高壓電線的電磁波是否危害人體,並非「尚無定論」:美國橡樹嶺大學聯盟在一九九二年發表報告結論是:「要制定安全的暴露強度是不可能的,因為完全無法證明有任何危險。」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九九六年的結論:「並沒有證據顯示低頻電磁場對人體健康有害。」接著在一九九七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宣佈其研究結果:「任何白血病和電線電磁場之間關聯都太微弱,無法察覺也無須擔憂。」

其實,光也是電磁波,而低頻電磁場的能量遠低(一比十的十二次方)於可見光的。成千上萬年來,人類就習慣生活在電磁場環境中!另外,地球的自然環境早就電磁威力遠勝人造電力線。地球磁場來自於地殼內的循環電流,地球磁場約三百到七百高斯,每天約有零點二到零點五毫高斯的變化。高壓電線的磁場約為十到三十毫高斯,遠比地磁小約十五到四十五倍,也比太陽風導致的地磁變化小三到十倍。電線交流電的磁場比人們翻觔斗、快跑、開車等所經歷的磁場還小呢。

另外,在人自己產生的電磁場方面,外界電場對人體的影響遠小於人自身產生的。人體神經和肌肉活動會自然感應電流約一毫安培/平方公尺,通常遠比外界高,例如,高壓電線六十赫茲磁場在一毫高斯時,感應人體內電流約零點零零一毫安培/平方公尺。人是良導體,外界電場到人體後,強度約成為百萬分之一到億萬分之一,因此,遠比人體內自身熱波動產生的正常電場為小;若要產生對於人體的效應如體熱所產生的,就須外界電場高達百萬伏特/米,但一般高壓電線約四千伏特/米。同樣地,外界低頻電流產生的磁場可以無阻礙地穿過人體,但在人體所誘發的電場也是遠低於體熱產生的電場。 (作者為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2006.3.3】

2006-03-01

職場電磁波 勞委會將訂標準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有關電磁波的問題,行政院已要求相關部會「動」起來,除教育部全面檢測國中小校園、勞委會計畫訂定職場電磁波標準,衛生署週四也將邀請專家學者討論是否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而環保署上週開會檢討環境建議值,不過,在國際未做修正前,環保署不會貿然調整。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希望衛生署訂出人體暴露風險值在1mG以下。因為依照瑞士電磁波防護立法說明,超過1~3mG就會增加小兒白血病風險。且環盟在六百餘戶民宅檢測,七成在1mG以下,加上醫院抽檢時,部分區域也能夠做到1mG以下,像台大醫院舊大樓、台北榮總中正樓都很「標準」。

不過,研究電磁波流行病學的輔大公衛系教授李中一強調,雖然流行病學調查,長期暴露在4mG,罹患小兒白血病風險增加,但動物實驗並不支持,也無法說明機轉,目前看來,世衛不會訂出暴露標準。

他說,以小兒白血病十萬分之三的發生率,就算風險增加兩倍,比起其他兒童意外或癌症等,風險並不算高。但政府仍應進行電磁波環境普查,尤其台灣住宅密集,高壓電塔、變電箱就在生活四周;至於本土健康研究,李中一認為沒有必要做,畢竟罹癌不因人種而有差異,最大不同在於生活暴露環境。

談起電磁波,總引起民眾恐慌,李中一批評,主要是政府風險溝通不足,造成民眾誤解。加上分屬環保署、衛生署、勞委會、經濟部、交通部等部會,事權過於分散,不像美國統一由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處理;台灣新成立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未將此納入。

【自由時報2006-03-01】

被點名醫院 都說會改善

〔記者洪素卿、林相美、吳幸樺、侯千絹/綜合報導〕針對環保團體指部分醫院電磁波過高,被點名的醫院都表示,若確有電磁波過高的問題,會設法改善。

但由於國內並沒有相關室內標準,部分專家指出,目前除了環保團體所稱的瑞士、義大利等少數國家外,多數國家與我國標準一致;因此,在明年世界衛生組織長期調查結果出爐前,便用全球最嚴苛的標準來檢視各醫院,值得商榷。

對於環盟的檢測行動,包括榮總、長庚、屏基、成大等醫院大多認為,現無明確法源,或一套客觀準確的檢驗方式與單位,民間團體逕自進入醫院進行檢測,檢驗儀器是否經過校正,檢測過程是否符合專業操作流程,採樣地點及時間是否恰當,均有討論空間,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更待確認。

屏基以該院畫廊為例,強調那只是一條長廊,地下並無埋設管線,兩側不是空地就是民宅,根本不瞭解這份監測數值從何而來,但院方仍將加強追蹤可能的不明電磁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至於松山醫院則懷疑環保團體可能測到該院地下一樓的機電主控房,該院副院長譚光還表示,機房裡面有三台發電機、高壓鍋爐等機具,有可能電磁波比其他地方高,但「此處非病人應至場所,而工作人員都有相關安全知識」,應不會有健康疑慮。

萬芳醫院被測到電磁波偏高區域,處於地下一樓用餐區,該院副院長朱子斌推測,可能是美食業者使用電磁爐所致,醫院會先追查電磁波來源,再研擬解決方案。

【自由時報2006-03-01】

醫院暗藏電磁波危機 衛生署:目前無法規範醫院

■醫療設備 目前可避免干擾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專門研究電磁波的輔大公共衛生系教授李中一表示,國外曾發生醫院電磁波過強,影響心律調節器等維生設備運作,不過,醫學工程進步快速,現今醫療設備已能避免干擾,民眾不必擔心。

李中一解釋,只要有電流就會產生電磁波,因此,醫院用電量大的磁振造影機(MRI)、外科電刀、復健科的透熱儀器等,都會有極強的電磁波,不過,至今沒有文獻顯示,醫療器材產生的電磁波會干擾維生設備,甚至危害病人性命;各醫院都已注意電磁波問題,像MRI就設置在一個密閉空間內。

李中一指出,醫院電磁波的主要來源還是輸配電線路,其實數年前台北馬偕醫院舊大樓因發電機組問題,曾受電磁波干擾,讓電腦設備無法順利運作,當時他就建議馬偕進行空間調整。

事實上,只要有屏避,就能減少電磁波干擾,台科大電機系教授楊成發曾研發鎳、鐵、銅合金來隔絕電磁波,效果顯著,惟成本過高,無法商業化量產,但李中一建議,小兒科病房或可考慮裝設。

李中一解釋,世衛從一九九六年起針對電磁波進行十年研究,初稿去年出爐,多篇研究顯示,長期暴露在4mG的環境下,罹患小兒白血病的風險增加,因此,十五歲以下的兒童與少年應儘量避免暴露,成年人則無此顧慮。

■加護病房 已禁止使用手機

至於手機電磁波是否影響醫院的儀器設備?李中一說,醫院有維生設備區域,如加護病房,已禁用手機,其實手機的功率很低,應不致有太大影響,至目前為止,也未傳出手機電磁波導致儀器失靈的意外。但不少醫院早已要求醫師、護理人員使用PHS低功率行動電話。

衛生署醫事處長薛瑞元表示,由於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尚無定論,因此無法規範醫院電磁波的強度;況且電磁波風險不僅醫院才有,應是普遍性問題,無論大人或小孩,在醫院只做短暫停留,風險有限。

藥政處長廖繼洲表示,有大量維生設備的加護病房,目前各醫院均已要求禁止攜帶手機入內,惟手機是否會影響維生設備,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

事實上,大型醫療器材也會產生電磁波,像是磁振造影機(MRI)、X光設備等,但世界各國並未對醫療器材進行電磁波規範,若真的進行電磁波管制,病患恐怕不能使用這些設備,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自由時報2006-03-01】

環盟抽檢5醫院電磁波過強

■增加小兒白血病風險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提供健康照顧的醫院,也潛藏電磁波危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抽檢十八家醫院,有二成八超過瑞士的國家標準10mG(毫高斯),其中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高,達149.4mG。

依照瑞士電磁波防護立法說明,超過1mG到3mG,就會增加小兒白血病罹癌風險。世衛檢視各國研究顯示,暴露在4mG以上風險也將增加。

此次檢測,有四家醫院兒科門診或病房量測值超過4mG,其中北醫附設醫院兒科門診為4.7mG到9.2mG、台北仁愛醫院四樓兒科病房為4.1mG至6.7mG、屏東基督教醫院兒科門診為4mG、台北長庚新生兒中重症病房7.4mG。其他醫院的兒科則都在4mG以下。

輔大公衛系教授李中一曾測過全國五千戶住家,發現電磁波平均背景值為0.5到1.5mG。環保聯盟過去幾個月來,在住家、學校、台電大樓進行檢測,結果台電總經理辦公室僅為0.1mG、台電大樓後方變電箱60mG,至於有地下電纜通過的民宅測到30mG,相較之下,部分醫院電磁波明顯過高。

環盟上週在北、南十八家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進行檢測,由於環保署目前並未制訂室內電磁波標準量測程序,故該聯盟參考國外學術研究方法,在不知輻射源的情形下,以高斯計隨機檢測。

測試結果比較好的醫院,分別是台大醫院和嘉義基督教醫院。台大在十七處量測,結果多在1mG以下,惟少數護理站、走道超過2mG,嘉義基督教醫院十個量測點也不超過2mG。

■都超過瑞士國家標準

至於國軍松山醫院B1、台北萬芳醫院B1用餐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樓門診走廊、台北榮總第一門診候診區、台南成大附設醫院六、七、十樓走道的檢測值都超過10mG。

■輸配電設施設計不當

環盟會長陳椒華表示,醫院電磁波過強,主要是電纜線、輸配電設施設計不當所致。進出醫院的大多是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小孩與病人,院方更應檢討輸配電設施及加強防護,衛生署也應全面主動進行醫院電磁波檢測並公佈結果。

陳椒華說,瑞士在公元兩千年立法要求醫院、學校與住宅區的輸配電源電磁波最大限值為10mG,義大利為30mG,我國環境暴露建議值為833mG,只能算是瞬間最大暴露值,也就是超過此一標準將產生電感應,進而導致休克、爆炸或燃燒,對於長期健康風險並未納入考量。

【自由時報200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