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值 環署喊價式下修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環保團體批評電磁波環境建議值過於寬鬆,環保署已著手研擬修法,初步計畫將環境建議值從八百三十三mG(毫高斯),下修為十分之一即八十三點三mG,增訂學校、醫院等敏感區為三十mG,並請台電評估此數值對其衝擊與影響,以及改善電力設施所需的成本,近日將開會討論。
學者批評 毫無科學根據
曾參與標準修訂會議的輔大公衛系副教授李中一批評,環保署修訂標準幾近於「喊價式」,從八百三十三mG的四分之一,喊到十分之一,毫無科學根據,而且連全國實際情形也沒有調查了解。
環保署表示,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目前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進行長達十年的研究報告,明年才會正式公布;不過,在環保團體與輿論的壓力下,從三月就開始研擬修正標準。
環保署解釋,目前全世界僅瑞士與義大利針對敏感地區的電磁波訂有標準,瑞士為新設電力設施不得超過十mG,義大利的新設施為三十mG、既有設備不得超過一百mG。環保署傾向比照義大利,將學校、醫院等敏感地區的電磁波標準訂為三十mG。
現行環境建議值八百三十三mG,環保署是參考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一九九八年訂定的。環保署指出,此一標準是避免造成短期立即的健康危害,確實不能用於室內的長期暴露。
至於要如何修正環境建議值?官員坦承,下修要有科學證據,尤其現在世界各國都在觀望,如果沒有根據的調整,恐會貽笑大方,但在民眾有疑慮之下,環保署勢必要有所作為。
˙北市室內電磁波抽檢 兩成逾10mG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電磁波問題引起民眾恐慌,在環保團體發起量測運動後,環保署首次在北市針對室內電磁波抽樣檢測,結果有二成量測點超過十mG(毫高斯)。
高電磁波 小兒白血病風險增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說,雖然世衛報告尚未出爐,但從流行病學來看,暴露在四mG的電磁波下,會增加罹患小兒白血病風險,且每超過一mG,罹癌風險增加一倍。
環保署是在三月底、四月初,選擇人口最密集的台北市量測電磁波,希望能了解室內環境背景值,以做為修改標準的參考。該署在北市十二個行政區,以分層隨機方式,各選取兩家醫院、兩個社區、兩所國小、兩家幼稚園,共量測九十六處,超過六千個量測點。
根據量測結果,在包括國小教室、醫院、住宅的建物內,有十八%高於十mG,幼稚園為一%,社區、學校與醫院內的受電室、變電室分別為十六%與三十四%,而高壓線附近為三十二%。
如以三十mG來看,則建築物內的受電室還有四%高於此數值,變電室為十一%,國小教室、醫院、住宅內為三%,高壓電附近為三%。
若以一百mG來看,教室、醫院或住宅內也還有一個採樣點超過此數值,受電室為兩個採樣點、變電室為四十三個點。學校、醫院、住宅附近的高壓線則全在一百mG以下。
學者呼籲 儘速公布抽樣點
專門研究電磁波的輔大公衛系副教授李中一聽到數據後,驚訝地表示「這麼高呀!」建議環署儘速公布抽樣點,才能讓學校、醫院改善不當配電。台灣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說,連首善之都台北市都如此,其他縣市恐怕更不重視電路輸配線設計,電磁波危機更大,環保署應該全面量測,化解民眾的疑慮。
環保署強調,目前並無法證實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擔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此詳細量測點與量測值並不願公布,也沒有計畫要量測其他縣市。
[自由時報 6/8]
以下共有 0 則留言
發表意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