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英、許佳惠╱綜合報導】手機幾乎是現代人必備的生活用品。但國外最新研究顯示,民眾就寢前使用手機,不僅不易入睡,且會縮短熟睡的時間。國內醫師認為,此研究具有參考價值,提醒民眾睡前少講手機,且手機充電應距床頭至少兩公尺以上,以免被釋放出的電磁波干擾睡眠。
研究發現
英國《獨立報》昨天報導,這項由手機製造商資助的研究,已在麻省理工學院「電磁學研究進展研討會」發表。該研究是由瑞典與美國科學家共同進行,其手機電磁波會干擾睡眠的結論,讓出資的手機業者「很尷尬」。
可能使未成年者憂鬱
研究是以年齡在十八歲到四十五歲的三十五名男性和三十六名女性為對象,一組暴露於模仿手機電磁波(八百八十四兆赫)的環境,另一組沒有暴露於電磁波;結果發現暴露組較不易入睡、熟睡時間短;研究人員提醒未成年者更應注意此警訊,因睡眠不足可能誘發他們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主導研究的亞奈茲教授說:「從模擬暴露於手機電磁波的實驗得知手機的影響很真實,顯示它們對大腦有重大影響。」他認為電磁波可能活化大腦壓力系統,降低人入睡的能力。
「過敏肥胖也有影響」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高章表示,國外有電磁波敏感症個案,症狀包括頭痛、失眠等,此研究具警惕作用,若經常頭痛找不出病因,可能是電磁波敏感。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則認為,影響睡眠變數太多,如過敏、肥胖等,上述研究樣本數少、變數多,不夠嚴謹。
台灣環保聯盟電磁波小組召集人陳椒華說,俄羅斯曾有研究建議,十五歲以下青少年應少用手機,以免神經衰弱,建議每次講手機應在三分鐘內,每次間隔十五分鐘。
避手機電磁波干擾睡眠
.手機接通瞬間的電磁波最大,應拿開20~30公分以上
.手機充電處應遠離床頭2公尺
.睡前講勿講手機超過3分鐘
資料來源:林杰樑醫師、林高章醫師
以下共有 0 則留言
發表意見
發表意見